• AG旗舰厅·(中国)百科知道

    您好 ,欢迎访问AG旗舰厅·(中国)百科知道 !
    X
   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
   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集团要闻
    新闻动态

    《中国企业报》两会特别策划 | 周育先 :践行党和政府对国企的要求 打造“国之大材”良好形象

    发布时间 :2022-03-14 09:07  来源 :CNBM  阅读人次 : 文字大小 :[ 大 ] [ 中 ] [ 小 ]

    两会特别策划

   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,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,李克强总理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对国有企业提出要求 ,中国建材集团作为中国建材领域唯一的央企 ,如何发挥好央企龙头带动作用尤为关键 。对此 ,《中国企业报》采访了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 、董事长周育先 。

    下面一起去看看吧

    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 :

    践行党和政府对国企的要求 打造“国之大材”良好形象

    中国企业报记者 梁隽妤

  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 ,李克强总理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对国有企业提出要求 ,对此 ,《中国企业报》采访了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 。

    中国建材集团


    1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


    关于《报告》中提到 ,要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 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 。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表示 ,聚焦主责主业 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是中央企业的应尽职责 。自2020年以来 ,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“国之大者” ,明确要求对“国之大者”要心中有数 。中国建材集团当时就提出 ,要以持续创新为动力 ,心系“国之大者” 、打造“国之大材” ,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,作为建材领域的唯一央企 ,要把中国建材集团事业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 ,主动担当作为 ,要积极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壁垒 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;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进材料产业化 ,惠及大众民生 。

    周育先介绍说 ,中国建材与中国商飞合作 ,瞄准大飞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,推进大飞机复合材料专项 ,获得CR929大飞机三个机身部段供应商资格 。围绕氢能储运材料 、碳纤维复合材料 、低碳技术 ,与中科院 、中国石化 、航天科技等开展联合攻关 。今年2月12日 ,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,为中国建材集团再添国家级创新平台 ,他说 ,这也是中国建材“国之大材”在玻璃新材料领域打造世界一流协同创新平台的重大举措 ,将进一步助推我国玻璃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,从“跟跑并跑”真正转变为“领跑” 。刚刚成立的玻璃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,已汇聚80家企业 、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生产企业 ,形成从玻璃研发到设计到工程“一条龙”市场化 、产业化链条 。


   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

   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,为客户为社会大众创造增量价值 ,推动实现共赢多赢 。比如 ,以“水泥+”模式带动骨料 、商混等业务收入不断增加 ,并走生态优先 、绿色低碳之路 ,推动材料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、协同处置垃圾 、余热发电 、复垦还绿等全产业链运营 ,惠及政府 、企业 、社区 、居民等各方 。再比如“我找车”智慧物流平台注册车辆超过80万辆 ,业务上线量2.5亿吨 ,商品交易总额170亿元 ,合作企业近千家 ,为工厂 、物流承运商 、货车司机解决物流运输调度效率低 、运输成本高 、运输管理困难 、货物安全难保证等难题 。

    “我找车”智慧物流平台


   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、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,集团发布首批对外转化科技成果清单 ,中国建材总院 、中材高新9项C类成果实现对外转化;与山东大学合作打造国家级人工晶体双创基地 ,探索“研究院+产业园区+基金+创业公司”四位一体发展路径 ,已入住上下游20多家企业 ,形成了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 。

    2推进科技创新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


    周育先表示 ,在总理的《报告》中关于“推进科技创新 ,促进产业优化升级”的工作 ,也是中国建材集团长期努力的方向 。中国建材集团目前拥有26家国家级科研院所 、3.8万名科研人员等雄厚的科研实力 ,有7项业务规模世界第一的产业优势 ,获7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、4项中国工业大奖 ,形成有效专利累计达1.76万项 ,去年也入选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名单 。
    中国建材集团坚持长期主义的产业投资理念 ,摒弃挣短钱 、快钱的心态 ,做规模化之后的产业收益 。加强资本流动和收益收缴 ,开展股权运作 ,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 ,逐步提高收益收缴比例 ,并将分红收益全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上 ,实现经营业绩“反哺”科研成果产业化 。同时中国建材还吸收外部资源 ,以开放共赢心态引入金融思维做产业投资 。2021年 ,集团联合国家部委母基金 、兄弟央企 、地方国资平台 、产业链合作伙伴 、金融合作伙伴等联合发起成立首期150亿元的新材料基金 。这是中央企业中新材料领域规模最大的产业基金 ,聚焦新材料产业科研扶持和市场转化 ,助力打通成果转化“死亡谷” ,优化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 。目前已推动中复神鹰 、山东天岳2家相关企业完成科创板上市 ,助力进一步推进产业化布局 。

    2021年10月27日 ,中建材(安徽)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第一次合伙人会议顺利召开

    中国建材集团坚持科技攻关 ,攻克了一批“卡脖子”技术 。碳纤维复合材料 、辐照石英玻璃用于天和核心舱 ,非线性光学晶体KTP用于“墨子号”量子通讯卫星实现核心功能;高强度玻纤 、可加工云母陶瓷应用于神舟系列 、空心玻璃微珠作为固体浮力材料用于蛟龙号;攻克高放核废液玻璃固化世界难题 ,助力实现我国高放废液处理能力零的突破;低热水泥筑牢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安全屏障 ,川藏线工程专用水泥通过试用验证;瓷芯复合绝缘子用于特高压输电工程服务国家电网 ,集团一大批“卡脖子”技术服务保障天问一号 、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 。去年 ,我们的石英玻璃荣登探月成果展 ,绿色功能建材等4项成果荣登“十三五”科技成就展 ,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。

    探月成果展上 ,中国建材集团为嫦娥五号配套材料接受检阅

   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落实创新成果产业化 ,实现了一大批新材料工业化量产 。多个系列高性能玻璃纤维产品量产化 ,满足电子信息产业 、新基建领域对关键材料的技术需求;攻克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关键技术并稳定量产 ,实现了我国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“零”的突破 ,荣获国资委“2019年十大创新工程”;百吨级T1000 、千吨级T700/T800高端碳纤维成套技术自主可控 ,西宁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投产 、荣获2021年央企十大工程;百余款全系列风电叶片产品满足陆地 、海上不同场景需求;还有中性硼硅药用玻璃 、发电玻璃 、图像光导识别材料 、氮化硅陶瓷 、锂电池隔膜 、人工晶体等一大批新材料工业化量产 ,成为助力国家战略创新的行业平台和重要力量 。

    创新驱动实现新材料业务蓬勃发展

    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

  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 。周育先对此表示 ,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 ,对于中国建材来说 ,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势在必行 。中国建材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开展合资合作的同时 ,也从加强产业链合作 、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出发 ,通过市场化方式 ,开展对民营企业的参股投资 ,深化混改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同步进行的 。

    “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企业发展的引擎 ,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。”周育先如是说 。
    “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是我们改革发展的纲 。”2016年中国建材和中国中材重组为中国建材集团 ,2018年12月新企业被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;2019年9月 ,试点实施方案获批复 ,以资本投资体系化变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制落地 ,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 、从建筑材料向综合材料 、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布局的“三大转变” 。其中 ,总部是改革发展的“火车头” ,负责产业投资战略制定 、产业资源调配 ,同时打造投资管理闭环体系 。

    中国建材集团拥有9项国企改革试点


    中国建材对集团现有二级企业 、产业公司首先实施资本布局优化 ,构建边界清晰 、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主产业平台 ,并开展股权运作 ,加快上市公司同质业务整合 ,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转 ,逐步提高收益收缴比例 ,并将分红收益全力投入到新材料的成果转化上 ,以实现基础建材反哺新材料产业发展 。吸收外部资源 、推动开放共建也是中国建材集团资本生态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 ,去年年7月150亿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便是重要尝试 ,11家合作机构实现了顶级机构的全覆盖 。
    2021年10月 ,中国建材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证监会批复要求 、解决同业竞争 ,有效推动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的价值重塑和布局优化 ,完成工程板块4家企业资产交割和管理对接 ,进一步巩固了水泥工程全球第一的地位 。紧接着12月 ,进一步优化基础建材业务布局 ,整合中国建材集团将旗下优质水泥企业的中联水泥100%股权 、南方水泥99.93%股权 、西南水泥95.72%股权 、中材水泥100%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天山水泥 ,交易规模981亿元 ,为A股历史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;完成整合后的新天山水泥市值约1200亿元 ,成为全球业务规模最大 、产业链完整 、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公司 。

   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车间

    周育先说 ,党中央围绕应对世情国情党情而提出的思想主张 、确立的重大战略 、完善的重大制度 、推进的重大工作 ,都是国之大者 。中国建材集团要自觉承担国家队和顶梁柱的国家责任 、政治责任 、经济责任 、社会责任 。集团提出了“材料创造美好世界”的企业使命 ,是中国建材集团希望在更大范围 、更高层次履行好央企责任 ,展现心系“国之大者” 、打造“国之大材”良好形象的具体行动 。

    企业名片

    中国建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 、世界领先的新材料开发商和综合服务商 ,水泥 、商混 、石膏板 、玻璃纤维 、风电叶片 、水泥玻璃工程技术服务等7项业务规模居世界第一;超薄电子玻璃 、高性能碳纤维 、锂电池隔膜 、超特高压电瓷等多项新材料业务国内领先 。

      分享到 :